中國歷史補充教材-藝術史篇:帶年輕人認識中國藝術
活動回顧

 
「中國歷史補充教材-藝術史篇:帶年輕人認識中國藝術」已於2022/8/17~18(四、五)下午14:00~16:00進行竣事,講座採實體沙龍與線上直播同步進行,兩梯次現場參與師生及服務人員共計82人次,線上直播第一梯次最高在線162人、觀看次數859次;第二梯次最高在線181人、觀看次數917次。

主講人:蔡玫芬教授  國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藝術史學者
主持人:方儷璇理事  新北市立板橋高級中學歷史科教師

 

 
活動海報
 
主講人 蔡玫芬教授

 

8月17日第一梯次
直播現場•寶吉祥馮明珠文史研究院
蔡教授講述「禮儀中的器物藝術」及「匠與藝」
主持人 方儷璇理事

 

現場學員專注聽講、提問與講者交流

 

線上直播畫面‧明 永樂「青花穿蓮龍紋天球瓶」

 

第一梯次師生合影

 

8月18日第二梯次
蔡玫芬教授講述「描寫心象的繪畫藝術」
主持人 方儷璇理事

 

線上直播畫面‧宋 梁楷〈潑墨仙人〉

 

8月18日第二梯次現場,
學員經過兩天4小時的聽講,頗有心得,
踴躍發言提問,現場討論熱烈

 

第二梯次師生合影

 

學員回響
1.胡雅琦同學  中山女高  (8月20日9:27am)

  聽完教授兩天詳細的介紹後,有種對中國藝術史豁然開朗的感覺。我記得我看過一個報導,他說:「每個人在博物館參觀時平均花費2至3秒在一個展覽物上。」很多人在欣賞展覽時只是簡單的用眼劃過,並未認真駐足欣賞。

  但今天有這個機會,坐下來靜著心,仔細聆聽專業的教授逐一說明,有些文物並非外人可以道出一二,但是因為有教授的講述,提點了我們原先都不知道的一些細節或是背景;或是一些原來只知道部分的歷史,教授也能侃侃而談,對其進行更詳細的補充說明。謝謝大家

 

2.林聖軒同學  台大化工系一年級  (8月20日10:27am)

  寶吉祥文史教育協會的講座,使得因讀理組而未深入接觸中國藝術史的我,能夠由器皿、繪畫的角度切入,對中國藝術與文化的演變深入認識。且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教授對於各種文物的細微特徵,以及其來由皆能深入淺出傳達給我們,而這些細微特徵背後的故事常常是從小到大的歷史課中不會提到的主題。感謝教授用心的準備這次「帶年輕人認識中國藝術」的主題,使我獲益良多。
 

3.陳威米同學  中山女高 (8月21日9:03pm)

  平時喜歡歷史文物的我,總是對博物館中展出的藝術作品感到興致盎然。然而由於缺乏專業知識,往往只能外行人看熱鬧,而無法深刻體會到作品背後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價值,一個頭兩個大。透過蔡教授的細膩講解與生動介紹,讓我對於中國藝術的發展脈絡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希望掌握中國藝術史的梗概後,未來在看展時更能朝向喜歡的領域探索,欣賞藝術作品時能注意到一般人無法注意到的細節,進而建立自己的藝術思維、提升自己對於美感的悟性,讓藝術與生命產生連結。另一個層面而言也是對中華文化的記憶和傳承,畢竟我們都受到漢文化的影響,若能透過對中國藝術的理解,反思自身定位與信仰精神,想必也有助於探尋自我價值、豐富生命體驗吧!
 

4.朱柔依同學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 新生  (8月22日10:55am)

  當我知道活動是以沙龍形式舉辦時,感到非常驚喜。我對沙龍salon這個名詞十分有感,在歷史課認識並學習啟蒙時代的背景與文化意涵時,我了解到沙龍是促進人群與知識交流互動的一個重要媒介,雖然仍侷限在上層貴族,但已大開方便之門,大幅度地促進近代學術進步。如今沙龍二字早已脫胎換骨,成為與最初截然不同的意涵,我們很難親身參與並感受那樣有點浪漫又令人肅然起敬的氛圍。
  
  我常向人提起身為學生面對課綱重新導向卻仍在過渡期的無力感,但當我分享我的補救方法—寶吉祥所舉辦的各項活動,就感到振奮許多。改變未嘗是錯誤,但重要的是如何因應、如適應,比起一味地抗拒、批評,不如轉為實際行動,聚集有志之士集思廣益,找尋出路。
  
  寶吉祥文史教育協會致力推動親近普羅大眾的文史教育,替我們一一找回過去曾錯失的、現今正流失的、未來會消失的人文素養和社會科學精神,向薪傳一樣,由具備深度專業的講師們,一棒接著一棒將珍貴的文化涵養傳遞給我們。身為「年輕人」,我感到很踏實,也很幸福,能夠在大師級的教授們引導下學習,何其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