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
                                                      唐 ·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朗讀

「—」讀長音、「│」讀短音、「◎」讀重音。

 

白話

月亮落下時引起烏鴉的啼叫,

滿天瀰漫著冰寒的霜氣;

江邊的楓樹,漁舟中的燈火,

伴我一起擁著愁緒夜不成眠。

遠在姑蘇城外的寒山寺,

半夜裡敲響的鐘聲,清晰的傳到客船上。

 

註釋

(1)楓橋:地名,也是橋名,位於今日江蘇省蘇州寒山寺附近。《江南通志》記載「楓橋」原名「封橋」,因〈楓橋夜泊〉詩出現後,遂相沿用。

(2)月落烏啼:殘月落下時,因天色變化驚動烏鴉啼叫,形容天色將明時的景象。

(3)漁火:漁舟中的燈火。

(4)姑蘇:指今江蘇省蘇州。

(5)客船:旅客乘坐的船。

 

說明

 〈楓橋夜泊〉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張繼(約715-779),字懿孫。張繼在唐玄宗天寶十二年(753)中進士,但在朝廷選官時落選了,隨後爆發了安史之亂(755-763),張繼南北漂泊近十年,直到晚年才入仕,曾任檢校祠部員外郎、洪州鹽鐵判官等職。著有《張祠部詩集》,詩風爽朗清發,無過多雕琢,最著名之作〈楓橋夜泊〉,傳頌千載,也讓蘇州寒山寺名聲遠揚。

〈楓橋夜泊〉是一首寫「愁」的詩,反映了詩人張繼對自身際遇的愁緒,對家國紛亂的憂思。詩的前兩句寫景、寫天氣,也寫下詩人在這氛圍中的感受,他以殘月西斜、烏鴉啼鳴,以及無邊無際的霜寒,對照自己沁入心胸蒼涼欲絕的寒意;江邊的楓樹,漁舟點點燈火,也隨著詩人的心境,蒙上了濃濃的哀愁。後兩句有別於前半首描述層次細密的景緻,而以曠遠空疏的意象,寫寒山寺傳來的鐘聲,清晰的迴盪在楓橋停泊的客船間,與深夜難眠的詩人形成了無聲的對話,詩人心中的憂愁,也隨著鐘聲飄揚於天地之間。

 

 

選詩主撰: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教  授 李正芬

審訂主編:寶吉祥文史教育協會 理事長 馮明珠

執行編輯:寶吉祥文史教育協會 助  理 邵  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