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影
南宋 · 謝枋得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朗讀
「—」讀長音、「│」讀短音、「◎」讀重音。

白話
花的影子交錯重疊的爬上了樓臺,
幾次呼喚童子掃開花影,可怎麼都掃不去!
隨著夕陽西下,花影剛被陽光收走,
又讓升起的明月給送了回來。
註釋
(1)瑤臺:用玉石裝飾華美的高臺。
(2)收拾:整理、整頓,詩中是消除的意思。
(3)將:助詞,放在動詞之後,表示動作。
說明
〈花影〉的作者是南宋末年著名愛國詩人謝枋得(1226-1289),字君直,號疊山。謝枋得曾編修重定兒童啟蒙詩集《千家詩》,後經明人註釋、增和、繪製詩意圖而成《明解增和千家詩註》,現珍藏於臺北故宮,協會選讀的詩畫即出自此版本。謝枋得個人的作品收錄在《疊山集》,詩風豪邁奇絕。《宋史》記載他為人豪爽,性好直言。高中進士後,目睹朝政荒淫腐敗,曾怒斥權臣,而後籌餉組織民兵,抵抗蒙古入侵直至宋亡。南宋滅亡後,謝枋得避難福建,懷著國破家亡的愁緒與憂思,詩文創作量大增,反映了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藝術成就極高。
〈花影〉是一首靈動活潑的詠物詩。光與影的變化,是自然界本有的現象,謝枋得用擬人手法,使得全詩充滿天真童趣。前兩句以重重疊疊向上攀升,描述隨著光線變化移動的花影,彷若拾級上瑤臺,寫的是花影的動;呼童子掃去花影,卻怎麼也掃不開,花影當然是掃不掉的,藉此寫花影的靜;動靜之間寫盡了光與影互動的變化。後兩句則以光影的明滅,比喻為送往迎來,夕陽西下,剛將花影收走,明月升起,又將花影送回,來回之間,花影的靈動躍然紙上,充滿巧妙的意境與趣味,是一首別出心裁的佳作,也被解讀為諷喻朝中層出不窮的小人。
選詩主撰: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教 授 李正芬
審訂主編:寶吉祥文史教育協會 理事長 馮明珠
執行編輯:寶吉祥文史教育協會 助 理 邵 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