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秋 月
                                                      宋 · 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朗讀

「—」讀長音、「│」讀短音、「◎」讀重音。

 

白話

晚上的雲氣散去之後,清朗寒涼的月色滿溢而出。

星河悄然無聲,皎潔的明月如玉盤,緩緩的移動著。

這一生和這樣的夜晚,無法永遠如此的美好。

明年又會在何處觀賞這皎潔的明月呢?

 

註釋

(1)溢:充滿。

(2)清寒:清朗而帶寒意。

(3)銀漢:天空聯亙如帶的星群,也稱銀河。

(4)玉盤:月亮的代稱。

(5)看:看字有陰平(第1聲)、去聲(第4聲)兩讀,依詩中押韻,這裡讀陰平。

 

說明

 〈中秋月〉原題〈陽關曲.中秋作〉,作者是蘇軾(1037-1101),號東坡,世人多稱他為「蘇東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大家,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在詩、詞、書、畫各方面皆有造詣。蘇軾詞風磅礴,一改宋代婉約的詞風,開豪放一派。蘇軾為官初期被朝廷重用,後因捲入黨爭,三度被貶,初始驚嚇,後來豁達超脫,寫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其曠達之情由此可見。

這首〈中秋月〉寫在蘇軾徐州任官時,他的弟弟蘇轍到徐州團聚,兩人共度了中秋佳節。在此前一年,蘇軾還在密州,中秋時節想念蘇轍,寫下名作〈水調歌頭〉,留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絕唱,如今兄弟二人終於久別重逢,共賞明月,這是何其美好的事。詩以暮雲收盡起頭,雲氣的舒卷變化盡在其中。雲散後,秋夜被明月映照得分外清亮寒涼,此時星河雖然無聲,但高懸的滿月如晶瑩剔透的玉盤在空中緩緩移動,彷彿可見悠遠綿長的時空流轉在蒼穹之中。在意境如此空明的中秋夜,與親人相聚,一切是如此美好,但世事無常,蘇軾不禁喟嘆:此生此夜會長久嗎?明年此時我們又將身在何處呢?〈水調歌頭〉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正是詩人這無限感慨的最好註解。這首中秋詩不僅詠月,也寄寓了無盡的離別之情。

 

 

 

選詩主撰: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教  授 李正芬

審訂主編:寶吉祥文史教育協會 理事長 馮明珠

執行編輯:寶吉祥文史教育協會 助  理 邵  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