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畫最後一筆:溥心畬書畫特展
 
 

國立故宮博物院每年10月都會推出大展祝賀院慶,今年也不例外,除了前已介紹的「鎮院三寶:谿山行旅圖、早春圖、萬壑松風圖」外,也策劃了「文人畫最後一筆:溥心畬書畫特展」,肯定溥心畬在中國近現代畫壇的地位,展期至12月21日,協會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啊!
 

 

 

生平事略
 

溥心畬(1896-1963),是清朝皇族,姓愛新覺羅,名溥儒,字心畬,恭親王奕訢(1833-1898)孫,民國以後自況「舊皇孫」,生於光緒22年(1896)。溥儒的「溥」字是排行,他與末代皇帝「溥儀」是同輩堂兄弟,光緒帝賜名「儒」,溥心畬自述:「先帝命名曰儒。三歲上朝謝恩,先帝諭曰:汝名為儒,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見溥儒《華林雲葉集》及《光緒實錄》)

 

1896(1歲)     9月2日生於北京恭王府,光緒皇帝賜名「溥儒」,賞頭品頂戴。
1901(6歲)    啟蒙讀書,除經史詩文外,兼習滿文、騎射、英、數。
1911(16歲)  辛亥革命,宣統退位,遷出恭王府,伴母隱居北京西山戒臺寺,潛心讀書,餘事書畫。

1913(18歲)  北京法政專門學校畢業。
1924(29歲)  回恭王府,堂號「寒玉堂」。
1926(31歲)  結識張大千,畫壇嶄露頭角,有南張北溥之稱。
1930(35歲)  北平中山公園水榭舉辦首次個展。
1933(38歲)  參加柏林中德美展。
1934(39歲)  任教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
1938(43歲)  遷居頤和園介壽堂,與張大千合作頻繁。
1946(51歲)  與齊白石在南京舉辦聯展。
1949(54歲)  定居臺灣,任教師範大學藝術系,潛心創作,畫藝更為精進。
1954(59歲)  《寒玉堂畫論》獲教育部第一屆美術獎。
1955(60歲)  獲頒漢城大學榮譽博士。
1963(68歲)  病卒。

 

 

展覽介紹
 

「文人畫最後一筆:溥心畬書畫特展」分五單元:古今連線、西山逸墨、丹青誌異、寶島采風、溥儒用印,分述如下:

 

古今連線

 

1911,辛亥革命,宣統退位,時年16歲的溥儒,伴隨著母親舉家遷出恭王府,隱居北京西山戒臺寺,潛心讀書,自修書畫,長達12年。溥心畬自述,習畫並無師承,以書法用筆,從臨摹古畫入手。策展人特別選展4件院藏古畫與溥心畬的畫作對照展出,觀眾可以清晰地觀賞到畫家從「臨古」到「出古」的古今連線。
 

兩畫構圖相同,溥儒臨摹作畫,但色調有所轉化,題詩曰:「松蓋垂清影,秋光此夕多。幽情託樽酒,對月發高歌。」展現詩、書、畫三絕。


韓幹〈照夜白〉為恭王府舊藏,傳承至溥心畬手中,策展人認為溥心畬畫的馬頗有韓幹筆下駿馬的英姿。
 

 

易元吉〈聚猿圖〉為恭王府舊藏。2021年夏故宮推出「遺珠-大阪市立美術館珍藏書畫」,策展人特別商借此幅與溥心畬〈七猿圖〉並列展出。溥儒曾言:畫猿得貌於易元吉。

 

西山逸墨

 

溥心畬號「西山逸士」,自詡書法比繪畫好,可與明、清兩代著名書家媲美。策展人以「西山逸墨」為題,選展21件書法作品,涵蓋篆、隸、楷、行、草、滿文、藏文等各種字體,大字、小字並陳,以呈現畫家深厚的書法功力與書風。溥儒曾論書曰:「書小字,必先習大字,其勾、挑、撇、橫、直、折、轉、行筆處處精到。」又曰:「習飛白,得其翔舞」。我更愛他的小字端楷與題於畫上的行書,既保留有清一代盛行兩百多年「館閣體」的勻秀端正,運筆自然流暢,瀟灑飄逸,貴冑文人典雅氣度,展現無遺。

 

 

 

〈朱筆書大悲咒〉是溥儒為生母項夫人守孝期間,刺血寫經,回向祈福之作,此後每遇忌辰,均奉行不斷。項夫人辭世於1937年,溥儒賣掉家藏晉人陸機(261-303)〈平復帖〉籌備喪禮,尚好最終回歸北京故宫博物院。此件〈朱筆書大悲咒〉書法精細端正,莊嚴典雅,運筆一絲不苟,心境沉靜,專注默禱,念母之情,貫注其中,令人動容。

 



 

丹青誌異

 

溥心畬是一位將文字轉換為圖繪的高手,「丹青誌異」選展了他讀《太平廣記》、《西遊記》及《聊齋志異》等志怪類小說後,繪製高不盈尺的小幅作品,結合詩、書、畫、印同觀,看他如何運筆使墨,渲染著色,變化萬端,借古諷今,趣味橫生。其中的〈鬼趣圖〉冊,是溥心畬64歲的作品,八幅均署名「心畬」,鈐「溥儒之印」,當是畫家晚年的心境自況。
 

《西遊記》是極通俗的章回小說,溥心畬數度將文本繪成圖畫。選展的〈西遊記〉共12幅,尺寸比明信片略大,構圖生動有趣,讀之立懂,絹本設色,雅緻脫俗,文人筆墨濃郁。



 

溥心畬遊戲逗趣之作,看到他以幽默輕鬆的態度面對自已的人生際遇。

 

寶島采風

 

1949年,年已半百的溥心畬,隨著國民政府移居臺灣,蔣中正總統欲禮遇,蔣夫人擬拜師,均婉謝,任教於師範大學藝術系,潛心創作立說,畫藝更為精進,《寒玉堂畫論》獲教育部第一屆美術獎。「寶島采風」單元中選展13幅與臺灣相關的作品。
 

〈玉峰雪景〉創作於1958年,畫中題詩:

 

臺地暖,雪難見,如閩粵,惟玉峰高峻,冬必雪,然陰則凝,晴則消矣。戊戍季冬之月,茅舍沍寒,玉峰已雪,峰巔皚然,而平崗茂林猶碧,且其山谿深險不能往,寫此圖以寄意。心畬。

 

創作此畫時,溥心畬已旅居臺灣九年,北望神州,遙憶著故鄉的冰雪,寫下:「山谿深險不能往,寫此圖以寄意」句,五年後病卒寶島。
 


 

〈番人射鹿圖〉是一張尺幅不大的畫卷,畫面構圖卻極寬廣,山巒起伏,林木掩映,繪一隻壯碩的雄鹿昂首立於山岩上,三位持矛、張弓、含刀的原住民正遁跡追蹤,伺機獵捕。全幅設色淡雅,運筆精微,雖繪狩獵,毫無殺氣,人文情懷畢現。畫中題詩並記,述及康熙、乾隆年間原住民入京面見皇帝以及清朝的教化。詩曰

 

構木巢巖穴,攀藤上杳冥。射生循鹿跡,好武冠雕翎。
箭影穿雲白,刃光入水青。聖朝同化育,嗟爾昔來庭。


 

記曰:「余始至臺,聞番人居山者,勇毅敦厚。有先民之遺風焉,曾賦此詩并作番人射鹿圖題之。心畬
 

溥心畬生長於北京,北國風光與寶島全然不同,畫家初踏上臺灣對島上物產風情是充滿了好奇的,經常將所見寫生繪製成圖,詠物寄情。例如〈帚生菌〉,繪一掃帚因梅雨濕熱長出了菌菇,作歌曰「帚兮帚兮誰所使,落葉風飄半牀水」,既描述了臺北潮濕悶熱的三月天,也感慨了自己落葉飄零無法歸鄉的心境。鈐「乾坤一腐儒」閒章。又如〈畫海石〉,繪海邊拾得之怪石,一如太湖石之瘦、漏、透、穿,作賦歌詠之,鈐「江山為助筆縱橫」印。文人愛石,此石也入〈奇石花籃〉,題曰:「三臺地煖,秋花繁蔚。編竹為籃,插花其中。於海濱拾瘦石,嶢石多赬,此獨碧,並置硯左,為寫此圖。己亥,心畬記。

 


臺灣尋常可見的變葉木、朱槿、薑花、萵苣、蝦蠏、蛤蜊等也一一入畫。
 


 

 

溥儒用印


選展了30枚溥儒用印,全出自名家之手,如陳巨來、王壯為、曾紹杰、林千石、吳翔鴻、趙鶴琴、張丹農等,喜歡印石的朋友別錯過了。

 

結語

 

最後引策展人劉芳如研究員獻給溥心畬先生的一首短歌作結,也感謝故宮策劃如此好的展覽分享民眾。

 

溥儒,這位出身清皇室的舊皇孫,
大時代的洪流,
將他的命運導向:學者、文人、書家、畫家多重身分,
無論甘心與否,
他清剛勁利又時而詼諧風趣的筆墨,
所成就的逸格畫風,
絕對讓追隨者難以望其項背。
而超過半世紀的硯田筆耕,
業已令當代藝壇採收到無比豐碩的嘉穗。

 

 

參考:

1.故宮展覽:文人畫最後一筆—溥心畬書畫特展
2. 劉芳如,《文人畫最後一筆–溥心畬書畫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21.10
3. 故宮溥心畬特展網站:
 https://theme.npm.edu.tw/exh110/LiteratiPainting/